问题:

数据准备:

create table user (

id int primary key,

name varchar(20),

sex varchar(5),

index(name)

)engine=innodb;

 

insert into user values(1, 'shenjian','no');

insert into user values(2, 'zhangsan','no');

insert into user values(3, 'lisi', 'yes');

insert into user values(4, 'lisi', 'no');

数据说明:

用户表:id主键索引,name普通索引(非唯一),sex无索引;

四行记录:其中name普通索引存在重复记录lisi;

查询语句:

select id,name from user where name=’shenjian’

select id,name,sex where name=’shenjian’

多查询了一个属性,为何检索过程完全不同?

以下要点是本文想要讲解的,以下是基于MySQL5.6-InnoDB

  • 什么是回表查询?
  • 什么是索引覆盖?
  • 如何实现索引覆盖?
  • 哪些场景,可以利用索引覆盖来优化SQL?

什么是回表查询?

这先要从InnoDB的索引实现说起,InnoDB有两大类索引:

  • 聚集索引(clustered index)
  • 普通索引(secondary index)

InnoDB聚集索引和普通索引有什么差异?

InnoDB聚集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行记录,因此, InnoDB必须要有,且只有一个聚集索引:

(1)如果表定义了PK,则PK就是聚集索引;

(2)如果表没有定义PK,则第一个not NULL unique列是聚集索引;

(3)否则,InnoDB会创建一个隐藏的row-id作为聚集索引;

画外音:所以PK查询非常快,直接定位行记录。

InnoDB普通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主键值。

画外音:注意,不是存储行记录头指针,MyISAM的索引叶子节点存储记录指针。

举个栗子,不妨设有表:

t(id PK, name KEY, sex, flag);

画外音:id是聚集索引,name是普通索引。

表中有四条记录:

1, shenjian, m, A

3, zhangsan, m, A

5, lisi, m, A

9, wangwu, f, B

两个B+树索引分别如上图:

(1)id为PK,聚集索引,叶子节点存储行记录;

(2)name为KEY,普通索引,叶子节点存储PK值,即id;

既然从普通索引无法直接定位行记录,那普通索引的查询过程是怎么样的呢?

通常情况下,需要扫码两遍索引树。

例如:

select * from t where name=’lisi’;

是如何执行的呢?

粉红色路径,需要扫码两遍索引树:

(1)先通过普通索引定位到主键值id=5;

(2)在通过聚集索引定位到行记录;

这就是所谓的回表查询,先定位主键值,再定位行记录,它的性能较扫一遍索引树更低。

将单列索引(name)升级为联合索引(name, sex),即可避免回表。
在索引的叶子节点上,已经包含了索引字段信息,所以不会再次进行回表查询。

什么是索引覆盖(Covering index)?

SQL-Server官网的解释如下:

MySQL官网,类似的说法出现在explain查询计划优化章节,即explain的输出结果Extra字段为Using index时,能够触发索引覆盖。

不管是SQL-Server官网,还是MySQL官网,都表达了:只需要在一棵索引树上就能获取SQL所需的所有列数据,无需回表,速度更快

如何实现索引覆盖?

常见的方法是:将被查询的字段,建立到联合索引里去。

select id,name from user where name='shenjian';

能够命中name索引,索引叶子节点存储了主键id,通过name的索引树即可获取id和name,无需回表,符合索引覆盖,效率较高。

select id,name,sex from user where name='shenjian';

能够命中name索引,索引叶子节点存储了主键id,但sex字段必须回表查询才能获取到,不符合索引覆盖,需要再次通过id值扫码聚集索引获取sex字段,效率会降低。

如果把(name)单列索引升级为联合索引(name, sex)就不同了。

create table user (
id int primary key,
name varchar(20),
sex varchar(5),
index(name, sex)
)engine=innodb;

select id,name … where name=’shenjian’;

select id,name,sex … where name=’shenjian’;

都能够命中索引覆盖,无需回表。

最左匹配原则

索引的最左前缀原则,可以是联合索引的最左N个字段。比如你建立一个组合索引(a,b,c),其实可以相当于建了(a),(a,b),(a,b,c)三个索引,大大提高了索引复用能力。

当然,最左前缀也可以是字符串索引的最左M个字符。比如,你的普通索引树是:

这个SQL: select * from employee where name like '小%' order by age desc; 也是命中索引的

哪些场景可以利用索引覆盖来优化SQL?

场景1:全表count查询优化

场景2:列查询回表优化

select id,name,sex … where name=’shenjian’;

将单列索引(name)升级为联合索引(name, sex),即可避免回表。

场景3:分页查询

select id,name,sex ... order by name limit 500,100;

将单列索引(name)升级为联合索引(name, sex),也可以避免回表。

索引下推

索引下推(Index Condition Pushdown, ICP)是从 MySQL 5.6 版本开始引入的一项性能优化功能。它允许数据库引擎在使用索引扫描时将 WHERE 子句中的部分条件直接应用到索引上,而不是在从存储引擎检索行数据之后应用这些条件。

工作原理

  1. 索引扫描:当执行一个包含 WHERE 子句的查询时,MySQL 存储引擎首先会使用索引进行扫描。索引扫描可以快速定位到满足查询条件的记录。
  2. 条件过滤:在索引扫描的过程中,存储引擎会根据 WHERE 子句中的条件对扫描到的记录进行过滤。只有满足条件的记录才会被返回给 MySQL Server 层。
  3. 减少回表查询:通过索引下推,存储引擎可以在索引层就过滤掉不符合条件的记录,从而减少需要回表查询的数据量。这有助于提高查询性能,特别是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。

适用于以下场景:

  • 多列索引:当查询条件涉及到多列索引时,索引下推可以在索引层就过滤掉不符合条件的记录。
  • 范围查询:对于范围查询(如 BETWEEN>< 等),索引下推可以在索引层就过滤掉不在范围内的记录。
  • 覆盖索引:当查询只需要访问索引中的数据时,索引下推可以避免回表查询,从而提高查询性能。

查看是否启用索引下推

SHOW VARIABLES LIKE 'optimizer_switch';

使用 explain 查看特定的查询语句,如果索引下推被用于优化查询,您可能会看到相关的信息反映在 Extra 列中,如 Using index condition

启用和禁用

-- 禁用索引下推
SET optimizer_switch = 'index_condition_pushdown=off';

-- 启用索引下推
SET optimizer_switch = 'index_condition_pushdown=on';

如何创建索引

是不是每个字段都需要创建索引?如何创建联合索引?索引的优缺点?什么情况下不适合使用索引?